5月9日,“为什么这届年轻人开始断亲了”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话题阅读量1.6亿,讨论量1万余条,引起广大网友热议。
“互联网中所谓的‘断亲’,并非是一种断绝亲戚关系,主要表现为懒于、疏于、不屑于同二代以内的亲戚互动和交往的一种现象,简单讲就是基本不走亲戚。”2022年,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胡小武发表的论文《青年“断亲”:何以发生?何去何从》中提到,“断亲”行为确实呈现了年轻化特征。
通过调查发放并回收的1200份有效样本显示,18岁以下的被调查者“基本不怎么与亲戚联系”;18~25岁、 26~30岁的“90后”年轻人大多数人只是“偶尔与亲戚有联系”。绝大多数的“90后”及“00后”的年轻人,家里如果没有事情就几乎不与亲戚联系。这说明青年“断亲”现象确实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常态。
(资料图片)
不仅与远房亲戚不来往,甚至与二代以内的叔叔、姨姨、舅舅等也不怎么沟通交流。
华商报记者浏览网络平台中的留言发现,对于为何“断亲”,网友也纷纷给出了不同答案,有的表示是亲戚太八卦,“我工作亲戚说我还不找对象,我找对象他们说我不结婚,我结婚他们说我不生孩子……”也有网友表示是生活压力大、没有过多空余时间和资金,“走动需要经济维持,多的不说,水果总得提百来块的,而接待客人的人家也需要好菜好饭招待,经济压力本身就大的家庭,交往过多肯定会增加负担。”
也有网友表示“随着年纪的增长,会越来越认识到亲人的重要,家人的爱永远不可缺失”“下班后和家人聊聊天,感觉也挺放松的。”
父母:孩子成家立业后会明白“亲”的可贵
5月9日,华商报记者对话身边多位90、00后年轻人以及他们的父母,通过两代人的视角,听听她们是如何看待“断亲”这一社会现象。
女儿:地理时间等客观因素影响,情感自然会疏远
母亲:疏于来往并不责怪女儿,家人永远是避风港
27岁的王雨菲是土生土长的西安人,但也是一名“南北混血”,父亲是北方人,母亲是南方人,爸妈结婚后定居西安,在王雨菲的眼里,她的老家就是西安。
王雨菲的父母家的兄弟姐妹都有7个,一共14个小家庭,40多名亲戚,但跟王雨菲有往来的亲戚不到5人。“爷爷、外公外婆还在世时,我会跟着爸妈隔两三年回爸爸的老家或者妈妈的老家过春节,记忆中不管回哪个老家,见到的都是‘陌生面孔’,在爸妈的介绍下才知道原来这位是大姨、这位是姑父,直接与亲戚接触、见面的时间可能三年里不到一周。”王雨菲说,家里老人去世后,回去的次数就更少,平时的往来就只有除夕夜在微信家族群里发红包的互动。
王雨菲认为,受地理位置、时间因素等影响,客观原因上导致她很少有和亲戚往来的机会,情感上自然会疏远,甚至就从未贴近过。在爸妈眼里,她似乎有些没有人情味。“我也想每个月都能去亲戚家串门,但现实却是几年才见一面,与亲戚相处自然不如与朋友相处起来舒服。”王雨菲说。
对于王雨菲的想法,母亲张女士表示,也许是现在的年轻人想法不一样了,但并不会责怪于孩子什么,“我们像她那么大的时候家里条件苦,亲戚间帮忙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感情也就很深,现在的孩子从小不愁吃穿,有自己的生活和朋友,和亲戚来往不密切也能理解。”张女士认为,以自身经历来说,家人间的感情永远是最牢靠的,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也应该多和家人们多来往来往,以后生活中遇到什么事互相间也有个照应,家人永远是避风港。
“等孩子们也为人父母后,他们也许就会自然意识到亲情的重要性,这份亲情是断不掉的。”张女士说。
儿子:遇到困难时,“不顺眼”的亲戚伸出援手
父亲:网络使用越来越多,大家反而越过越远
2000年出生的小陈表示,自己一度十分“厌烦”亲戚们,他们总是问东问西,总拿自己的成绩和其他家孩子比较,但随着一些事情的发生,他也慢慢理解父母对于亲戚那份感情的重视和难以割舍。
“老话说打断骨头连着筋,疫情严重时,我一个人在西安上学,反而是平日里‘不顺眼’的亲戚通过各种方式打听我的情况,关心我的身体状况,一句句关心穿越距离的限制极大程度安慰了我,只剩下感动和温暖。”小陈说,后来回家才听父母说起,之前和他最不对付的小舅妈还主动提出要来西安接他回家,但被父母劝下了。
小陈说,往日里总是听父母唠叨,说自家亲戚逢年过节当然要来回走动,当时他只觉得没有必要,见面了也很少说话,平日里微信更是不怎么聊天,但随着这些年自己和家中遇到不少急事时亲人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后,他也慢慢做出了改变,意识到了亲情的重要性,“没事微信聊聊天,节日送上祝福和问候,节假日中去走走门,和家人一起也能感到很幸福。”
小陈的爸爸认为,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与人交流,与亲戚几乎断亲,首先是因为沟通不了,没有共同话题,年轻人生活在网络里,在如今发达的社会,一切都是智能化,生活、学习都几乎不求人,可以在网络上学到。
“年轻人出门,左邻右舍见了就问:毕业了吗?谈对象没?在哪工作?五花八门、七嘴八舌,问的年轻人面红耳赤。好与坏不敢诚实回答,让年轻人感到不舒服,压力很大,所以说他们能不出门尽量不出门,能不社交就尽量不联系,这就是现今社会。”小陈的爸爸说,之前不理解,现在孩子怎么跟自己之前不一样,但是现在看的多了,了解的也多了,不能说完全就同意孩子的看法,但也表示尊重。时间越来越长,网络使用越来越多,大家反而越过越远,可能之后还会有变化吧,谁知道呢,时代变得那么快。
女儿:“断亲”可能因缺少轻松温暖的家庭环境
母亲:年轻人压力大,来往耗费更多精力和时间
对于“断亲”的现象,95年出生的尹一表示,能理解网友口中对于断亲的概念,因为确实会存在家长或者周围的亲戚无形之中带给孩子的打击和压力,让孩子无法接受亲戚长辈的训斥但又不敢直言。但对于她来说,亲情也会带来温暖。“我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很注重‘家风’的环境,家族庞大,但是父母以及其他长辈们对孩子们都是疼爱而不溺爱,会支持我们做自己想做的事,选择自己想生活的城市和职业。不会过多的干涉儿女的个人生活,但会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尹一说,虽然亲戚多,但是从小爸妈就会让我认清每个亲戚怎么称呼,逢年过节的时候,见到长辈也是其乐融融和谐相处。
尹一觉得,她现在处于被长辈保护宠爱的年纪,但“断亲”更像是年轻人对生活不满的一种宣泄,年轻人所谓的“断亲”可能正是因为缺少了这种轻松温暖的家庭环境,因为在外工作已经很疲惫,所以回到家只想要一个温暖的港湾,而不是听家长的催婚、催考公考研和指责。“注重家风,更重要的不是注重孩子在世俗意义上的优秀,而是要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让长辈不再只是一味训教,也让晚辈不再只是默默低头一言不发,而是在其乐融融的环境中感受亲情的美好。”
尹一的妈妈说,年轻人的断亲,要从多个方面考虑,不能单纯的定义为现在的年轻人没有人情味,没有亲情的理念,而是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一是生活工作压力特别大,觉得传统意义上亲戚之间的来往没有时间,也会很累。
“我们这一代或者我们上一代都是比较传统观念的一代,传统观念中就会把亲情关系看的特别重。但有些亲情间的来往其实还是处于表面关系, 更深层次的来往我觉得没有太多的意义,反而耗费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现在的年轻人压力很大,不会将更多的时间耗费在这里。”
对于现在年轻人的情况,要理性对待。家里都是独生子,工作生活压力大,在外拼搏一年,仅有的假期回来还要应付亲戚的询问。在外混的成功还好,一些不如意的年轻人回家亲戚问长问短,问收入问工作问感情生活,导致年轻人比较有压力不愿意走亲访友。
心理专家:
两代人间应保持尊重态度 多倾听多理解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逍认为,年轻人的“断亲”原因有几个方面:
1、城市化: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父辈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到城市定居,年轻人和亲戚们并没有在一个城市,生活上没有交集,接受的教育不同,价值观不同,从而形成了各自的生活圈子。
2、人际需要: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人际交往渠道的多元化,青少年更喜欢个性化、灵活化的交流方式,网络满足了他们人际方面的心理需求,使现实关系中的亲情淡薄,情感疏离。
3、自我意识:当满足了基本生活需求后,就会实现自我提升,年轻人更关注内心世界,自我意识增强:如兴趣喜好、情绪状态,对于不能提供情绪价值,不能给予情感支持的关系,就会屏蔽,减少,从而构建个人空间,确定人际边界。
“家长们需要了解,每个时代的人都有他们承担的责任,多理解,多倾听,多问年轻人努力工作的过程,少问获得了什么结果;多问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有什么情绪体验,少激励、少指责、少支招。”杨逍说,年轻人需要懂得,父辈在特定的生活背景下形成了时代性的观点,带着尊重的态度,正面表达自己的想法,真实的告诉目前的生活现状,真诚的说明内心的边界感,不回避,不打岔,不退缩。
今日之“断亲”青年,总会有“认亲”的一天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胡小武也在对于年轻人“断亲”现象中研究中提到,虽然由于经济、社会、技术、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变迁,导致中国传统亲戚关系的嬗变,年轻世代呈现了“断亲”现象,但随着“90后”“00后”青年群体逐渐走入婚姻并成为父母之后,他们便创造出了自己一代的核心家庭……更为关键的是自己的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人父母。大多数人在成为父母的那一刻,才会真正长大、懂事,学会感恩。这种家长心理的变化,便包含了亲缘唤醒的过程。等到他们成家立业、为人父母时,相信他们同样会唤醒亲缘关系,成为新一代国家和社会的中坚,成为家庭的核心守护者,承担起亲缘关系维系者的使命。今日之“断亲”青年,总会有“认亲”的一天,迟早而已。
网友热议:
@风吹稻田:兄弟姐妹还是很亲的。
@春花秋实:也不是所有年轻人,我女儿就成天惦记着去舅舅家,姨妈家。
@今后余生:以前爹妈在的时候没感觉,现在才知道爹妈不在了,亲戚也断了,你想回娘家都没地方回。
@木景:虽然这是这个时代的普遍现象,但我还是期望多点人情味,因为我们变得太的孤单,我还是坚持多和表亲走动,不管他们做什么。
@走进生活:我还挺喜欢走亲戚的,坐下喝杯酒,热热闹闹的,很有意思。
@忍冬:去见一年见不到几面的亲戚,两两相对默默无言,然后又挂上虚伪的笑容礼貌的客套,临了走时在对对方一切做一个自己的评价,不累吗这样。
华商报记者 于震
标签:
精彩推荐
5月9日,“为什么这届年轻人开始断亲了”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话题阅读量1 6亿,讨论量1万余条,引起广...
e公司讯,民航局发布《2022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据初步统计,2022年,全行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6328 9
《江南曲四首》,江南曲沈括赏析第四句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江南曲》第四句为
5月10日,由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稻草熊影业有限公司、北京博集天卷影业有限公司、海宁东开之星影
老兵不死!官方:37岁阿尔比奥尔与黄潜续约至2024年,黄潜,欧冠,那不勒斯,巴西足球,足球竞赛,阿尔比奥尔,皇
中国星辰|瞄准今天21时22分天舟六号任务将实现双“首发”,主流媒体,山西门户。山西新闻网是经国务院新闻...
据英国《每日邮报》10日消息,英国首个三亲婴儿诞生,标志着体外受精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三亲婴儿指的是婴儿
1、交换机功能:交换机的主要功能包括物理编址、网络拓扑结构、错误校验、帧序列以及流控。2、目前交换机还
【立昂微:公司12英寸硅片产品目前正在产能爬坡中】立昂微5月10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12英寸硅片产品已通
5月10日,比亚迪海豹(图片|配置|询价)冠军版正式上市,新增700km尊贵型,五款车型售价为18 98万元-27 98万
一壶茶只配两只杯,加杯子要另加钱?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反映在成都东郊茶府消费时遭遇不合理的收费。据
最可笑的是,这位站姐曝出杨洋和以上六位女星都有恋情之后,立马被杨洋的粉丝除名,并将其列入杨洋粉丝黑名
华润材料5月10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PET瓶片价格跟随上游原料价格变动,公司上游原材料供应稳定,出口继续
江西省全南县是全省移风易俗乡风文明三年专项行动重点示范县,该县以“低彩礼、零彩礼、不收礼”婚俗改...
社保缴纳档次不一样退休金会一样吗?下文就随社保君来简单的了解一下吧。社保各个档位的退休工资不一样。社
最新消息大学生可“刷脸”免费乘济南地铁了快看权益领取攻略↓↓自5月9日起至12月31日,
今年下半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的可能性正在增加!
1、纳财是现代词,是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黄道日历里指购屋产业、进货、收帐、收租、讨债、贷款、五谷入仓
占脊柱手术量三分之一的胸腰椎后路固定融合术,其耗材平均每套价格从3 3万元下降至4500元左右;技术最新的
5月9日16时30分,在南通海事局海巡艇及多艘拖轮协助下,大型LNG(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能量信心”轮顺利...
资讯News
07-08
11-03
11-03
11-03
11-03
11-03
11-03
11-03
11-03
11-03
11-03
聚焦Policy
当好农民工的“护薪人” 近日,罗某等7名农民工在收到被拖欠的工资后,纷纷打电话向江西省南昌市...
“通讯录里所有人都知道我欠钱了” □ 本报记者 韩丹东 □ 本报见习记者 张守坤 ...
大连宝马车撞人案肇事司机被判死刑 本报讯 记者韩宇 10月29日,辽宁省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
医院财务迷上网络赌博输光5000万元公款 □ 本报记者 马维博 □ 本报通讯员 汪宇堂 曹...
辊环车削 雕琢毫厘(工匠绝活) 【绝活看点】 23年来,雷虎始终扎根一线,改进钢材轧制工艺...
交警严查超标电动自行车挪用“白牌” 截至昨晚6时,处罚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共计6585笔;下一步将...
明起寒潮来袭 北方气温普降10℃以上 中央气象台预计,本周日北京平原地区最低气温降至-4℃左右...
多种蔬菜价格降幅达五成 包括菠菜、蒿子秆等 预计本月中旬蔬菜恢复供需平衡 本报讯(记者...
北京周日最低气温或达-4℃ 本报讯(记者 赵婷婷)北京青年报记者昨天从中央气象台获悉,新一股...
昌平一家四口确诊新冠肺炎 天通北苑第二社区升级为中风险地区 朝阳两涉疫校区及16所学校停课 ...